红珊瑚知识
生物特性
1、物质成分: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
无机质:高镁方解石、少量磷灰石,碳酸钙,碳酸镁,少量水,氧化亚铁,羟基磷酸钙。
有机质:以角质为主。
2、结构特征:波形平行纤维构造。
沿珊瑚枝纵向有颜色深浅或不同透明度形成连续的波形平行纤维构造。横切面呈同心纹,象树木年轮。枝上有许多圆形小坑,是珊瑚虫穴居的地方。
3、物理化学性质
颜色深红、火红为主,还有桃红。呈树枝状。骨骼致密坚韧。 Hm=3.5-4,不透明-半透明。原料光泽暗,抛光后为蜡状光泽,不耐酸,不耐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
生物特点
红珊瑚是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软珊瑚目、硬轴珊瑚亚红珊瑚雕刻工艺品目、红珊瑚科、红珊瑚属的海洋动物。人们见到的红珊瑚是残留的骨骼。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珊瑚生长要求的生境条件,从地中海——大西洋区和太平洋区的调查得知,它们要求有硬底、流急、无沉积物(特别是无陆源性沉积物)、水清、低光照、低温(8~20℃),其中地中海红珊瑚场最适温度是10℃。
红珊瑚生长慢,寿命长,从幼虫附着后10~12年才性成熟,每年夏季产卵,其浮浪幼虫是负趋光性。由于红珊瑚较其他无脊椎动物长寿,其生长速度慢、成体死亡率低都是必然的趋势。由国家海洋局、武汉大学、中国潜水协会及市海洋局组成的海洋海底调查队,2004年11月26日在广西防城港海域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红珊瑚。在我国北部湾海域发现大型红珊瑚群还属首次。红珊瑚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可持续利用前景,由于采捞过度,资源日趋濒危。
创建时间:2021-10-15 00:46